我们致力于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提供Q板,E板,N板挂牌,帮助企业融资,促进交易,为股权定价,发现价值,利于股权质押贷款牌。目前已经推荐870家企业。
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公信力、名誉、员工忠诚度 有利于人员招聘,企业扩张,降低企业自身信用风险
开展股份报价转让业务,通过规范运作,可以促进企业尽快达到创业板、中小板及主板上市的要求。
根据按需融资的原则进行融资。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促进企业顺利成长、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挂牌企业简介:
智耕股份(100038)
上海金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农业生产企业。公司专注于有机竹笋的种植、培育和销售,在不断扩大有机竹笋种植规模的同时培育园林苗木中的优良品种,主营业务为雷竹笋的种植销售和园林苗木的种植销售。公司秉承“有机、绿色、环保”的理念,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正努力把“金竹桂”这一品牌打造成有机农业市场的一流品牌。 公司主营业务开展于2009年,在经过两年多的种苗培育和土壤改良后,产品已经趋于成熟,种苗和雷竹本土化后适应性更强,产量更好,完全能够满足公司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而随着雷竹本土化培育的完成,公司成为上海本地唯一一家规模化种植雷竹的企业。另一方面,公司地处上海,上海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交通便利、市场成熟,公司能够迅速地辐射至周边市场。同时,公司还混合种植了园林苗木等精品产品,增加了公司的业务增长力和抗风险力。 2012年,公司还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了《农业科研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协议约定合作建立研发基地,交通大学派遣专家及研发团队帮助金地农业研究雷竹笋深精加工、储存保鲜等技术。公司提供场地,必要的人员和设备以及公司现有的种植技术,双方共同合作对现有的种植技术进行改良。随着与交通大学合作的深入,公司的技术研发实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智耕股份提供)
场外市场新闻:
首次“出”大于“进” 上海进入双向投资“顺差时代”
新华社上海8月16日电(记者周蕊)记者16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得益于自贸实验区效应,上海对外投资井喷,2016年上半年,上海首度出现实际对外投资规模大于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进入了双向投资“顺差时代”。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说:“今年上半年,上海实际对外投资1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7亿美元,实际对外投资规模大于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这意味着上海双向投资从原本的基本持平,首次进入了顺差时代。”
尚玉英说,上海的对外投资呈现出三个“70%”的特点:一是民营企业的投资从以前的30%一路提升到70%,民间资本活跃度进一步提高;二是并购类的对外投资占到70%,实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配置;三是自贸实验区对外投资占整个上海的70%,正在成为中国走出去、对外投资的集聚地。
值得注意的是,双向投资“顺差”并不意味着上海的外资吸引能力正在减弱,相反,上海已经形成了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研发经济为主的引资新格局,总部经济能级不断提升,外资的研发力量也不断聚集,跨国公司围绕着全球价值链、创新链和供应链在上海布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服务业实到外资占全市实到外资的比重提高至94.3%,其中,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为主的金融服务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成为利用外资增长最快的领域,实到外资分别增长1.4倍和0.9倍。
据介绍,下一步,上海将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实施总部经济提质工程和装备走出去提速两项工程,推动投资带动贸易增长,进一步提升上海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本文来源: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