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提供Q板,E板,N板挂牌,帮助企业融资,促进交易,为股权定价,发现价值,利于股权质押贷款牌。目前已经推荐870家企业。
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公信力、名誉、员工忠诚度 有利于人员招聘,企业扩张,降低企业自身信用风险
开展股份报价转让业务,通过规范运作,可以促进企业尽快达到创业板、中小板及主板上市的要求。
根据按需融资的原则进行融资。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促进企业顺利成长、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挂牌企业简介:
宜龙股份(100061)
内蒙古宜龙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15日,是专业从事防火保温材料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的建材类企业。 公司坐落于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27亩,生产厂房建筑面积为24000平方米。公司秉承“质量是生存之本,科技是发展之魂,信誉是竞争之宝”的经营理念,依靠一流的科研队伍,于2003年成功研发出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宜龙”牌ZGT稀土保温材料,广泛适用于建筑、工业等诸多行业。 根据2011年由公安部消防局下发的公消[2011]65号文件、由工业化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2012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送审稿等文件,吸取近年来我国多地相继发生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火灾事故的教训,国家提高了对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的要求。这不仅改变了建筑外保温材料行业的产业格局,也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对A级保温材料的需求。公司自主研发的“宜龙”牌防火保温材料防火等级为A1级,且防火、节能、环保于一体,综合性能优良,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推动下,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宜龙股份全体员工以“节能降耗,造福人类”为使命,团结一心,用实际行动把握历史机遇,加大产品推广力度,积极开拓省级市场及国外市场,努力让更多的客户享受到公司优质安全的保温产品和“宜龙”人贴心专业的售后服务,我们相信,随着“宜龙”保温产品走入千家万户,明天,定将更加美好!(由宜龙股份提供)
场外市场新闻:
张江园区:正探索突破跨境保税研发
双自联动效应下的张江试图进一步打开开放格局。
日前,上海张江园区管委会主任杨晔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张江正在积极探索生物医药领域跨境研发便利化和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研发的进一步突破。
作为张江园区两大最主要产业,2015年张江园区集成电路产业营收超过508亿元,占到整个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营收的53%;生物医药产业营收则超过480亿元,占上海的50%。尽管上海自贸区去年已经扩至张江片区,但由于张江并非与外高桥一般拥有保税园区,所以一些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开展的工作并不能完全复制推广至张江园区,其中就包括跨境保税研发。
杨晔表示,目前生物医药领域已经实施了便捷通关措施,在此基础上,期待可以实现跨境研发的便利化,“一个是要和海关研究,通过加贸手册的方式,对设备进口的免税政策予以突破,第二是免税的核销目前比较困难,因为医药研发关系,保税进来的特殊试验物品和出去就可能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核销有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张江园区至少在便捷通关方面已经有所突破,例如今年上半年,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使得张江园区企业的进口货物通关提货时间,从此前的2-3个工作日缩短至10小时以内。
不过,想要在保税研发领域进一步突破并不容易。上海海关副关长郑巨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坦言,上海海关一直致力于在生物医药研发和集成电路方面的政策突破,但就整个产业来说,要得到快速发展,或者说要大幅降低研发成本,还取决于多方面政策。
“比如说贸易管制,尤其是生物医药研发进口的很多原材料和中间体,几乎都是实施贸易管制,是不是可以像国外那样,就是说采取这种监管部门的职能整合,能够让企业少领证快领证,这需要跨部门的协调配合。”郑巨刚表示。
即便短期内政策突破仍有难度,在上海自贸区扩区一年以来,张江园区已经尝到了甜头,尤其是投资便利化让不少企业涌入张江。数据显示,扩区后,2015年张江园区新增企业2000多家,增幅是2014年近一倍。2015年,张江园区(自贸区部分),税收同比增长16.72%,2014年该数字仅为6.4%。
本文来源: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