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提供Q板,E板,N板挂牌,帮助企业融资,促进交易,为股权定价,发现价值,利于股权质押贷款牌。目前已经推荐870家企业。
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公信力、名誉、员工忠诚度 有利于人员招聘,企业扩张,降低企业自身信用风险
开展股份报价转让业务,通过规范运作,可以促进企业尽快达到创业板、中小板及主板上市的要求。
根据按需融资的原则进行融资。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促进企业顺利成长、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借股权转让交易制度体系建设、交易系统信息技术的创新,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下称“上海股交中心”)已在2012年、2013年连续获得上海市金融创新奖。去年获奖的交易结算系统,更在场外市场交易中首次实现交易撮合、登记结算、代理买卖功能的一体化集合。而依托于该系统,上海股交中心成立两年以来挂牌企业已达2000家,累计融资规模达44亿元。
上海股交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峰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制度体系是上海股交中心目前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而三合一的交易结算系统则为提升融资能力、提供市场流动性助力,二者缺一不可。张云峰还表示,上海股交中心将继续加大对挂牌企业上市审核、信息披露以及后续主动服务的力度,“规范发展才是应对场外市场发展机会和挑战最有利的砝码”。
首创三合一交易系统
交易结算系统项目是上海股交中心第二次获上海市金融创新奖。同样由上海股交中心自主研发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制度体系”(下称“股转制度体系”),于2012年获得上海市金融创新奖一等奖。
对于先后两次获金融创新奖的这两项产品项目,张云峰称,股转制度体系是顶层设计,是支撑上海股交中心整体运转的“大骨架”;而交易结算系统则是让制度落地于交易市场内的手段,是为中小微企业“输血”、为投资机构盘活资金的重要通道。
而在申报上海金融创新奖的项目报告中,交易结算系统的创新点首先被归结为三合一的系统设计。目前,国内场外市场仍沿袭了传统证券市场的信息技术系统理念,全国股转系统内的三十余家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多半仍采用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代理买卖机构(券商)三者分离和二级委托、二级结算的模式。
张云峰称,传统模式的弊端是耗费大量资源成本,且让服务环节变得繁冗,与服务、方便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定位相背离。“上海股交中心的交易结算系统把在同一个系统和平台内完成股转交易环节的全部功能,变成了现实。”
他认为,这套系统顺应了互联网金融的趋势,更希望这套系统会是股权市场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新鲜事物,包括众筹、P2P都是把曾经线下的交易行为搬到了互联网上。当完全脱离于线下并积累至量变产生时,就会让我们看到这种趋势性的质变。我们的系统,就是想让场外市场也发生这种变化。”
而上海股交中心交易结算系统,也为打破股权市场的区域性限制提供了新的思路,让经纪业务柜台服务的异地延伸变得“极轻极快”。据上海股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该交易结算系统支持下,经纪业务网点的硬件投入极为精简,只需1台可以接入互联网的PC和相应外设;建设时间是传统证券营业部的1/3,并且没有重复的系统建设费用。
该工作人员还称,上海股交中心嘉定服务中心去年从装修到正式开业仅花费2个月,系统环境搭建及调试仅用2天时间。而传统证券市场营业网点的系统建设,正常情况下一个营业部系统建设期约3至6个月,投入为300万元至500万元左右。
三合一的技术服务平台设计,也使得系统的风险把控变得尤为关键。张云峰表示,上海股交中心分别从技术风险防范、运行风险防范上双把关;启用硬件系统关键设备双机热备或并机运行、通信链路主备复用、核心数据库服务器集群技术,并同时推进落实到人的系统运行状况监控、运行日志管理模式、软件升级实行专岗管理制度。
上海股交中心方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中旬,该系统已连续运行32个月,未发生任何影响交易和结算的重大故障或差错。在交易结算系统平台上,已有242家企业登陆上海股交中心股份转让系统,市值148亿元,托管企业2102家,完成挂牌后定向增发89次,开通三方存管银行3家,累计有效投资者开户数10665户。
探路股权市场长效良性机制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近年来如雨后春笋,在各地生根成长。由于缺乏规划部署及有效监管,部分交易市场也出现了融资能力差、交易不活跃,甚至不合规操作等现象。此外,区域性行政垄断的顽疾仍如影随形,一定程度拖累着最大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进程。
2011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交易所清理整顿工作正式启动并持续至今。而在今年,股权类交易场所也成为第二波重点清理整顿的领域之一。
与此同时,今年5月发布的“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将区域性股权市场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从而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
在张云峰看来,“发展和参与场外市场,需要懂市场规律、懂企业需求、懂交易规则,要有一套科学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制度体系。而最终的考核标准则是市场真实的融资能力、挂牌企业的发展情况。”
上海股交中心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0月中旬,股转系统累计成交股数19555万股,成交金额6.8亿元。累计实现挂牌前后股权融资近44.36亿元,帮助企业完成分红派息19家次,挂牌、托管企业遍布31个省市自治区。
上海股交中心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条件说明显示,注册资本中存在非货币出资的,应设立满一个会计年度。新三板及多地股交中心的挂牌条件中并未有类似表述,而更多是对企业本身存续时间的要求。此外,上海股交中心对挂牌企业主业的要求也与其他场外市场有别,强调“业务基本独立”而非“业务突出”。
对于挂牌条件差异和调整,张云峰表示都是实战中炼出“试金石”。他解释称,对注册资本中非货币出资的要求,其实是出于考评企业真实资产价值的考虑,尤其针对在股改中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入评估值的企业。而强调业务独立,他解释是规避企业存在来自单一客户收入、关联交易风险等有效措施,“都是很实用且贴合中小微企业实际运营的监管措施”。
张云峰介绍称,上海股交中心在参与场外市场发展和防范交易风险中,已经积累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和框架;坚持挂牌企业的上市审核、严格规范信息披露是保证交易所运转、保障投资者权益的首要原则。目前,上海股交中心采取与交易所主板上市同样的要求,坚持以尽职调查底稿作为审核信息披露的基础信息材料。
此外,股交中心上级监管单位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也会实行抽查,对发现问题的企业进行谈话教育及敦促整改。而对于上海股交中心的未来规划,张云峰表示,将加码业务领域的创新,包括做强股权融资业务,特别要针对不同投资者群体,开设更细化的交易板。同时继续扩大债券融资优势,并积极发展衍生品。
本文来源: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