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提供Q板,E板,N板挂牌,帮助企业融资,促进交易,为股权定价,发现价值,利于股权质押贷款牌。目前已经推荐870家企业。
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公信力、名誉、员工忠诚度 有利于人员招聘,企业扩张,降低企业自身信用风险
开展股份报价转让业务,通过规范运作,可以促进企业尽快达到创业板、中小板及主板上市的要求。
根据按需融资的原则进行融资。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促进企业顺利成长、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2013年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企业共计532家,到2014年9月底这一数字已快速上升至1860余家。挂牌企业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了中小微企业最为迫切的需求——融资。“我们坚持一个立场,即解决好企业的融资问题,并立足上海服务全国。”上海股交中心总经理张云峰表示。
服务全国——挂牌企业“区域性”正逐渐消失
回顾近年来我国场外市场发展历程,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与上海股交中心、前海股交中心等多达30余家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相继兴起壮大,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规范企业治理、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中,融资能力强、交易较为活跃的上海股交中心逐渐成为其他地区企业的选择。截至9月底,海南三亚、江苏扬州、山东菏泽、广东韶关等地区已与上海股交中心成为合作伙伴。
事实上,各大商会、协会对接上海股交中心的步伐正在加快。上海市江西商会、上海市湖北商会等分别组织会员企业家走进位于张江的上海股交中心,现场体验、实地考察,进一步增强会员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信心。
在张云峰看来,传统意义上的区域性市场的“区域性”正逐渐消失,演变成在市场化竞争格局下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份额的占有。尽管当今国际上区域性市场的称谓尚在,地域特色和风格尚在,但服务范围却是完全开放的。
掘金全球——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
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已不能满足眼前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上海股交中心开始将眼光瞄向全球,“创新+开放”成为新目标。
事实上,上海股交中心在国际业务方面已经有所尝试,去年就已经吸纳包括韩国、我国香港、罗马尼亚的4家合格中外合资企业前来挂牌,并且实现了融资交易。
同时,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在上海自贸区推出各类产品的国际板一直被国内国际投资者寄予厚望。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秘书长李军介绍,上海自贸区正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其中上海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正在加紧筹建。
据悉,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成立了自贸区交易平台筹备小组,专门负责研究完善该平台的建设方案。上海股交中心不仅是其中的参与者,也是这一平台的股东方。
“该平台业务可能涉及金融衍生品、理财产品收益权、应收账款转让等方面,不论是产品标的还是投资者都将对国际开放。”张云峰介绍,自贸区内的企业挂牌以及境内机构海外发债、境外机构境内发债都将有所突破。
此外,上海股交中心还希望在监管机构允许的条件下,尝试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研究探索众筹、私募股权基金发行业务,并在重组并购等领域做一些尝试。
促进场外市场——俯下身去贴近投资者
如何营造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环境,如何合理布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格局,已成为摆在资本市场各界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国际的经验来看,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剂良药。
申银万国证券建议,要放开场外市场发展,基于场外市场以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其监管模式要区别于公开市场。要以市场准入监管、交易行为监管、信息披露监管等内容为支柱,构建专门的场外市场监管制度。
此外,场外市场的流动性问题也阻碍了市场前进的步伐。8月25日,为提高活跃度,新三板推出做市商制度。
对此,张云峰表示,做市商交易方式虽适合场外市场,能够起到平抑风险、合理定价、活跃市场的积极作用,但这些作用的发挥依然需要有基本的流动性做支撑,然后在做市商的推动下让交易活跃度锦上添花。如果缺乏基本的流动性,做市商交易方式也很难有所作为。
“能否真正提高场外市场的流动性,关键在发展买盘,这也意味着服务机构必须俯下身去贴近投资者。”张云峰直言,在资本市场中实行的所有交易方式,包括竞价交易、协议交易、做市商交易等,都只是资本市场服务的一种手段,它跟一个市场的姓“资”姓“社”、市场的优劣没有关系。
本文来源: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