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荣投资
科创板挂牌

我们致力于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提供Q板,E板,N板挂牌,帮助企业融资,促进交易,为股权定价,发现价值,利于股权质押贷款牌。目前已经推荐870家企业。

  • 朗荣投资•N板挂牌

    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公信力、名誉、员工忠诚度 有利于人员招聘,企业扩张,降低企业自身信用风险

  • 朗荣投资•E板挂牌

    开展股份报价转让业务,通过规范运作,可以促进企业尽快达到创业板、中小板及主板上市的要求。

  • 朗荣投资•新三板

    根据按需融资的原则进行融资。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促进企业顺利成长、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张云峰:十年场外市场探索路

2014061822004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原有的金融体制已无法满足日益繁荣的市场需求。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不断加大资本市场改革力度。在这个时点上,作为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场外市场终于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各地的股交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地处北京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和地处上海的中心(以下简称“上海股交中心”)开盘后的火热表现,在中国场外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事实证明,并不总是抓住机遇就能成功,想成功,更关键的是要有驾驭时代的能力。上海股交中心总经理张云峰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历史会证明,仅仅因机遇而起者,成也速,败也速,只有厚积薄发者才能真正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上海股交中心如今获得的爆棚人气,源于整个团队十几年来探索场外市场领域积淀的宝贵经验,及培育出的规模庞大、资金雄厚的场外市场投资人资源,这些都是保证场外市场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

场外市场的奠基者

一般而言,不能上主板和创业板的企业都是场外市场的服务对象,治理规范并有持续经营能力的中小企业都可以在场外市场挂牌。中国的场外市场萌芽于2001年“老三板”的设立。老三板的全称是“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这个市场主要的作用是处理历史遗留的法人股问题及主板市场退市公司的股票流通问题,它成为了场外市场的雏形。

老三板成立时,张云峰即是筹建小组的成员之一。老三板的所有章程、制度、规则都由这个小组负责制定,组长是时任证监会主席助理、现任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屠光绍,执行组长是证监会信息中心主任徐雅萍。如今这个小组的成员已陆续离开这个圈子或调任他处,只有张云峰仍在场外市场领域勤奋耕耘。

“1999年,市场上传出即将成立创业板的消息,众多中关村园区的企业对此翘首以盼。但创业板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于是,老三板成立后,这些企业提出了在老三板挂牌的愿望。”张云峰介绍。随着时间推移,国家愈加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2006年1月23日,中关村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正式创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新三板”。新三板为报价系统,老三板为转让系统,新老三板作为约定俗成的叫法也一直延续了下来。

随着中小微企业对于场外市场需求的日益旺盛,2008年天津股权交易所成立,2009年重庆股权交易中心成立,紧接着,上海股交中心也于2010年成立。经过认真筹备,特别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确认了其功能定位后,上海股交中心于2012年2月开盘。“2010年7月9日成立”“2010年11月3日挂牌”“2012年2月15日开盘”,这几个特殊的日子已经深深印刻在张云峰的脑海中。

目前国内有近30家场外市场交易所,其中只有新三板和上海股交中心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或确认,其余的都还没有拿到国家级牌照。

为了规范市场发展,国家于2011年~2012年间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试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上海股交中心从成立之日起一直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法律及规章制度的要求来运行,其规范的市场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前来挂牌者络绎不绝。

张云峰不仅亲身参与了中国场外市场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并且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他带领的团队如同“场外市场中的中国乒乓球队”,在十几年时间里一直包揽着新老三板所有业务指标的第一名,成为了场外市场的明星团队。

2001年7月16日老三板开盘,张云峰所在的申银万国即推荐了代码为400001的股票。2006年1月23日新三板开通,首日挂牌的企业只有世纪瑞尔和中科软这两家,它们都来自张云峰带领的申银万国团队的推荐。

新三板筹备期间,有4家证券公司成为开盘时的主办券商,有5个项目拟作为首批挂牌企业。当时,4家证券公司的代表齐聚中关村管委会参加项目分配,申银万国由于在老三板业务方面有出色表现,获得了选择2个项目的权利,其它3家券商只能各选1个项目。那时,张云峰代表申银万国选择了世纪瑞尔和中科软。

为了让自己手中的项目能在开盘时顺利挂牌,各家券商开始了紧张运作,但最后除了申银万国推荐的两家企业外,其他3家企业的挂牌都因为种种问题而搁浅。于是,申银万国在新三板开场时跳了一支独舞,这也奠定了它在场外市场的江湖地位。此后,申银万国在新三板的业绩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券商团队。

从2001年到2012年,申银万国团队包揽了三板市场所有新业务的第一单,只要政策稍有微调,首先推出新项目的券商一定是它。申银万国还包揽了这个市场内所有的奖项,其中许多都是独享。三板市场每年会评出三项业务指标,11年评出的总共33个指标中,申银万国全部位列第一。当2012年张云峰带领团队进入上海股交中心后,这个新市场又开始呈现繁荣之势。

中国投资者一般偏爱pre-IPO企业投资,针对场外市场的投资者还很少。许多交易所因此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这成为制约各个交易所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融资能力就成为了各个交易所的核心竞争力。上海股交中心现在做的工作就是力争把做pre-IPO的投资人变成“pre-上股交”的投资人,后者即看中这个场外市场的企业、跟着这个市场的节奏买卖股票的投资人。现在,围绕着上海股交中心已经建立起一支庞大的投资者队伍,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只有上海股交中心具备了持续的融资能力。

张云峰说:“市场经济条件下,那种凭借政策的调控,一开场就有投资者的局面永远不会再有了。这个市场越来越透明,投资者越来越理性,接下来拼的就是场外市场的服务能力。服务得让投资者和企业都满意,就能成功了。”

金融战线的思想者

对于中国来说,场外市场是个新生事物,没有经验可循,一切都要慢慢摸索。在十余年的场外市场工作中,张云峰做的许多事都是开拓性的,许多具体的工作都要靠他逐一研究思考,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后再亲自落实。因此,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务层面,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闪耀着张云峰的思想火花。

场内市场最早由柜台交易演变而来,后来有了计算机就不再需要柜台交易,交易形式随之演变成现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样式,但美国的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至今还保留着交易大厅。在国外,有场地的交易市场被称为场内交易市场,没有场地的交易市场被称为场外交易市场,这是对场内和场外交易市场的朴素定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场内”与“场外”的定义已不能局限于此,比如现在中国的交易所都已经不设交易大厅,而是改为通过计算机系统来交易,若按传统定义来看,中国已不存在场内交易市场,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在国外不仅有场内和场外市场,还有场外场。在张云峰看来,既然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就应该动态地去分析和研究。有许多专家在解读美国的资本市场时都非常片面,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动态地去看这个问题。他们往往一成不变地解读美国资本市场的金字塔结构:最上层为纽交所,然后是纳斯达克,最后是粉单市场,甚至还有人提出了灰色市场概念。这种一成不变的解读成为了一种误导,实际上,纽交所一直在分化与融合中不断变化,从前纽交所与纳斯达克泾渭分明,现在两者的一些业务已经重叠,两个市场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再发展几年或许会合二为一。而场外柜台交易系统(OTCBB)与粉单市场则一直在交替中运转,有一部分股票曾在这两个市场间来回转换。

对于公众公司的法律概念,张云峰也有独到的思考。他注意到,在中国的《公司法》中,把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定义为公众公司,没有公开发行股票但是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也叫公众公司,这是容易理解的。但在证监会制定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中,公众公司包括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和公开转让的公司。“公开转让的公司即为公众公司”这个概念似乎不易理解,张云峰认为,有关部门尚需要对“公开转让”的概念作出合理的解读。

对于场外市场未来的发展和走向,张云峰认为,繁荣之后,场外市场正面临着一次治理整顿,因为现在已经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法律地位不清晰。现在场外市场大都称为股权交易,但挂牌公司均为股份有限公司,交易的品种是股票。按《证券法》规定,股票的交易场所应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但达到此项要求的寥寥无几;其次,管理混乱。场外市场本来是规范企业的,但有的市场却让企业不得不做出违法动作。第三,融资能力低下。有些交易所的融资能力本身不强,甚至没有融资能力,但地方政府却强制本地企业到本地市场挂牌。以上三个问题如不解决,定会危及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任何创新都会有风险,只有认识到风险才能做好风险的防范。有着多年场外市场管理经验的张云峰,并没有跟着这个火热的市场一起非理性地燃烧,而是为其筑起了一道道防火墙:首先,上海股交中心获得了国务院的认可,在法律地位上有了保障;其次,这一市场的运作非常规范。申请到上海股交中心挂牌的企业,除了要改制和尽调之外,中心还要求其提供工作底稿。一般而言,申请挂牌的企业只需要提供三份文件,即股份转让说明书、法律意见书和审计报告。投资者要依靠阅读这三份公开发布的文件来决定是否购买这家公司的股份,因此,这三份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能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要考证这些文件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就要通过工作底稿来验证,因为形成这三份文件需要积累大量的工作底稿。工作底稿是连续的工作记录,如果文件后期经过改动,从工作底稿中就能发现问题。现在,执行审核工作底稿制度的场外交易市场只有上海股交中心这一家。因为这种审核工作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所以很少有交易所会采纳。

曾经有知情人爆料称,有些交易所T日报送材料,T+3日就挂牌,申报材料根本就没有经过审核,企业想哪天上市就能在哪天上市。这种不严肃的市场首先损害的是投资者的利益,最终也会害了交易所和企业自身。在这方面有两个典型案例,分别是东方锅炉和大庆联谊,被投资者状告后,企业管理者和董事长都受到依法处理,中介机构责任者也被终身禁入市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未雨绸缪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在这个问题上,张云峰认识得非常深刻,思考得也更全面。

除了规范运营,张云峰还为上海股交中心制定了严密的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为其赢得了一个奖项—上海金融创新一等奖。这套体系的创新之处在于重实质而轻形式,其中完全没有形式化的语言。

在这套制度中,到处可见张云峰思想的火花。比如有关合法存续期的规定,主板规定的合法存续期为3年,新三板规定的合法存续期为2年,而在上海股交中心的制度里,张云峰删除了这项内容。对此,他解释说:“合法存续期的原本用意是希望这家上市企业能在经营和内部管理方面相对成熟,而小企业的成熟度与其经营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联,而是跟它们的业态有关。比如做贸易的企业,可能存续1年就成熟了,而做新药的企业别说3年,就是5年也不见得能够成熟,所以对于合法存续期的规定就显得非常形式化,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对于要求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突出,有持续盈利能力”,在上海股交中心的制度里,张云峰将其改为“业务基本独立,且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对此他解释道,“主营业务突出,有持续盈利能力”这句话放到主板非常合适,因为登上主板的都是大公司,它们必须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但小企业不同,小企业要发展,更要想办法维持生存。比如主营业务是研制新药的小企业,钱要烧好几年,总得做点别的挣钱的业务来维持公司运转。所以不要强调小企业的主营业务,它首先要解决生存的问题。显然,上海股交中心的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作出了必要的创新,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体现出了其科学性。

在张云峰的主持下,上海股交中心还设计出一套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交易系统。在上海股交中心开立了账户的投资者,无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在有网络的地方,登录之后就可以交易,而且结算也非常方便,交易所收盘之后,结算款项就会打到交易者的账户上。

与上海股交中心相比,传统交易市场的结算方式比较繁琐:投资者首先要到证券公司开户,然后到证券公司的网站或营业部报盘,报盘信息传到证券公司总部,总部再报到交易所;结算的时候,先要传到登记公司结算,然后再一级级回传,证券公司计算一次,营业部计算一次,然后才能传到个人手中。而上海股交中心实行网络一条线,这边收盘,那边就直接把款打到账上,完全实现电子化操作。

在设立营业网点时,其他交易所要申请网点,首先要申请交易席位,然后再申请通道,包括专用开户席位及通道、专用结算席位及通道、银行第三方存管系统及通道等等。另外,内部还要建一个行情网、一个交易网,两套服务系统并起来才能形成一个网点,建一个网点至少耗资上千万,可谓成本高,效率低。而在上海股交中心,只要一台电脑、一个密码,就能开设网点,个人想租用多大的场地,设几组柜台,招收多少员工,全凭自己决定。这种是一种跟国际接轨的做法,比如在美国纽约,已经看不到物理意义上的证券公司营业部。这个创新的交易系统设计又为张云峰赢得了一个奖项—上海金融创新三等奖。

接触过张云峰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善于思考的人,即使是日常性的工作报告,他也会亲自构思写作,绝不“剪刀加浆糊”糊弄了事。在上海股交中心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张云峰的个人报告完全是按照自己所思所想撰写的。虽然报告的结构与主流形式不同,但因其内容贴近实际、逻辑清晰而受到了督导人员的高度赞扬。

张云峰表示:“我写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原创,都是经过思考之后才写出来的。我对待任何工作非常认真。不但自己认真,我还要求下面的工作人员要认真,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去做,不然就流于形式了。”

时代备于我

张云峰少时生长在辽宁朝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天资聪颖的他特别爱学习,从小学到中学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曾在各类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然而自古英才多磨难,高考的那一年,张云峰遇到了人生中第一道坎。

在高考的政治科目考试中,包括张云峰在内的18人因为被发错了试卷,把总分30分的内容答到了本不该使用的副卷上,这页试卷的成绩最后被宣布无效。在高考中,1分的差距就可能改变一个学子的命运,何况是30分。考后张云峰联合其他3名同学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递交了申诉材料,但最终都如石沉大海。

因为白白损失了30分,在老师的建议下,张云峰填报志愿时放弃了北大清华,转而报考了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系。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遭遇这一劫难的他最终还是考了全县第三名,高考总分也达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命运就这样跟张云峰开了一次玩笑,好在他的心态很好,在等待开学的日子里,他心中依然充满了对于新的学习生活的期待。

进入大学之后,张云峰依然热爱学习,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大学毕业前,他还成为全班总共3名光荣的学生党员中的一员。

大学毕业后,张云峰被分配到一家航空研究所。在同时进入研究所的四五十名大学毕业生中,他是唯一的党员,也因此被留到机关办公室工作。经过短短几年的锻炼,张云峰已升任所长办公室副主任。他回忆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全国航空系统中,包括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内,共有员工40余万人,26岁的他是全行业中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在航空研究所工作的这段时间,张云峰的人生道路可谓春风得意,但他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又考取了研究生,重新回到校园深造。

在张云峰读研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经济发生了快速变化,金融业已逐渐崛起。他敏锐地感觉到中国金融业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并想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毕业后,张云峰离开航空研究所,进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南京证券联合业务部工作。当时张云峰应聘的职务是办公室主任,没想到一上班他就被安排去做柜台窗口业务。起初,这让张云峰感到心中五味杂陈:在航空研究所做中层干部是何等的风光,现在却和一些中专毕业生一起做同样的工作。另外,更让他感到不平衡的是,这家证券业务部的成员中一共只有两名研究生,一个是张云峰,另一个就是业务部的领导。但既来之则安之,自己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踏踏实实地把它做好。事业归零,张云峰的心态也逐渐平静归零。

后来张云峰又去华泰证券应聘中层干部,在30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两名被录取者之一。不久,事业有了起色的张云峰又一次面临人生选择:是留在南京的华泰证券担任中层干部,还是调到上海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总部?经过权衡,张云峰做出了举家迁往上海的重要人生抉择。从此,张云峰加入申银万国总部,一干就是16年。

在申银万国,张云峰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每两年升一级,一直做到业务总部总经理的位置。张云峰回忆,那时自己已经融入了金融行业的主流。他刚到上海时,世人正在被计算机“千年虫问题”困扰。张云峰设计的千年虫解决方案被做成业内的标准广为流传,他本人在证券系统也开始有了名气。2000年,张云峰被派到一线营业部当总经理。刚去的时候,这家营业部的年净利润仅有300万元,张云峰去了半年就把利润做到了1000万元,他的经营天分由此展露无遗。

场外市场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非常多元,计算机技术、登记结算、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都有涉及。在证券公司工作时,除了自营业务外,张云峰在信息技术、经纪业务、营销、登记托管和投资银行业务岗位上都工作过。这些历练为他如今执掌场外市场一方天地很有帮助。场外市场是一个全新的体系,旧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它的发展,张云峰说自己会为之而不断创新。

一般而言,懂金融的人大多不懂计算机技术,懂计算机技术的人大多又不懂金融,而张云峰恰恰做到了两者的综合。互联网和金融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回过头来看张云峰的人生轨迹,可谓冥冥中似有天命,他似乎一直在为这个时代的到来而准备自己。当金融改革的春雷炸响,当场外市场建设的重任放到他的肩上,他应付裕如,正坦然前行。

【本文来源:投资与合作】



本文来源: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上一篇: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可以获得哪些优势
下一篇: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姑苏企业孵化基地成立
分享到: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了

友情链接

  • 私募基金备案
  • 上海股交中心
  • 香港上市
  • 科创板挂牌上市
  • 海外上市
  • 科创板
  • 私募基金牌照
  • 上股交
  • 私募基金牌照申请
  • 杭州贷款
  • 网贷理财
  • 基金销售牌照申请
  • 科创板
  •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 上海股权交易中心
  • 50ETF
  • 美国上市
  • 梦云导航网
  • 织梦CMS官方
  • DedeCMS维基手册
  • 织梦技术论坛
  • 24小时客服热线
    1377433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