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提供Q板,E板,N板挂牌,帮助企业融资,促进交易,为股权定价,发现价值,利于股权质押贷款牌。目前已经推荐870家企业。
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公信力、名誉、员工忠诚度 有利于人员招聘,企业扩张,降低企业自身信用风险
开展股份报价转让业务,通过规范运作,可以促进企业尽快达到创业板、中小板及主板上市的要求。
根据按需融资的原则进行融资。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促进企业顺利成长、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玖道科技:成功转型巩固优势业务,水务管理再添动力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李宏鹏
1.综合性应用系统平台运营商
上海玖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计算机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计算机服务(除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电子产品、通讯设备、机械设备的销售,从事货物与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公司的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IT基础架构集成、IT系统运维服务外包、计算机应用系统咨询软件开发及项目实施(资产管理系统、流通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和ITSM系统)和C-CARE(蕴客)基于 SaaS的OTO管理服务公共平台等。截至2014年底,公司总资产为7,651.4万元,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分别增长22.6%和87.5%。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淦斌先生,截至2014年底,持股比例为27.60%,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上海经权投资合作企业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2.86%。此外,公司所有核心员工均有相应股权激励,利于充分调动公司骨干工作积极性,提升整体经营效率。
近年业绩持续快速增长。2011-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从2011年的3,380.14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8,098.7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3.8%。在公司强大的研发支持和精细化管理下,利润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从2011年的亏损51.75万元,至2014年,已实现盈利747.7万元,同比增长87.5%。
2.业务转型聚焦云计算领域
主营业务成功转型技术服务,提升盈利能力。公司自2011年起,逐步加大软件开发投入,以提高软件研发及技术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使其业务重点从低毛利的IT 基础架构集成业务逐步向系统开发及项目实施、运维服务外包业务转变。其中,IT 基础架构集成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从2011年的84.55%降至2014的38.71%,同期软件及技术服务、运维服务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从15.45%升至61.29%。随着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增加,公司毛利率整体维持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22.30%增长至2014年的32.3%。
大力研发投入强化技术优势。近三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持续17%左右,研发投入主要用于系统的工具性测试,新产品推出的推广,研发人员成本投入、邀请行业专家研究的费用等。公司2007年已纳入ISO9000质量体系,2011年被评定为上海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通过软件企业认定审核,目前拥有软件著作权24项,软件产品登记14个;现有研发团队80人,占员工总人数60%以上,强大的研发团队为公司发展提供雄厚技术支持。
云应用多方位打造核心竞争力。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企业,研发中心位于杭州,目前已与IBM、Cisco、HP、EMC、H3C、INFOR等公司进行合作,提供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和运维服务。在连锁快餐、连锁饮品、连锁社区超市均有基于云应用的业务管理系统,在港口、中小金融业、公用事业及制造与流通行业也有针对行业特点的资产管理,监控与运维的解决方案,并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开发出一个专为中小企业资产管理和运行服务的C-care云平台.。
1) C-Care平台:2013 年初,公司结合自身在ITSM 系统的丰富经验和互联网发展趋势,设计开发第一个SaaS 云服务平台,即玖道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平台(C-care),并于2013 年10 月测试上线。C-care 是公司从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向应用系统平台运营商的战略性转变的开始,以收取企业月服务费的方式,从为企业提供IT设备管理服务开始,陆续为企业提供其他生产、办公设备等多方面的一站式平台服务。目前,C-care平台系统已经完成,但仍需UI设计、移动端开发等进一步功能扩展,预计随着后续募资资金的到位,该项目投资开发将加速推进,有望成为公司未来的核心业务之一。
2) ITSM管理:主要为使用IT设备的客户提供运维管理流程的服务支持,可复制性强,2014年已演变为公共平台。目前该平台已为乐购、东风日产金融、李宁电商、东航、旺旺、苏州银行等多家电子商务、金融公司的IT管理提供支持。在国家鼓励金融机构所用软件系统逐步国有化的背景下,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技术、资金等条件的成熟,将持续开发更多产品以满足国内金融机构的需求。
3) 企业资产管理服务:主要为港口、制造业、媒体等客户提供相关企业资产管理服务,以提高其资产使用率、降低维护成本,相关客户包括秦皇岛港、河北港口集团、亚太啤酒、宁波港等。
4) 大数据运维管理:主要以航空、商业银行、保险等客户提供大数据运维管理服务:是基于数字化的基础上,集成了运维监控,服务管理,信息安全,云计算,移动应用,数据存储,数据挖掘等多方面关键技术。通过建立功能更完善,更安全高效,拥有更直观的、更全面的、更有效的交换共享为企业的应用安全提供支撑。相关客户有:东方航空、太平保险、江苏农信、苏州银行、泰融银行等。
3.厚积薄发,水务管理或是未来最大亮点
3.1港口业务持续拓展,复制性强
港口系统管理仍是公司未来几年发展重点。目前,公司港口业务相对成熟,年收入贡献上千万,已为秦皇岛、上海、温州、宁波四个港口进行港口系统的升级,系统利用率达80%以上,且应用系统具有较强复制性,公司仍将重点与国内十大港口皆开展持续合作,进行港口专属的私有云建设,对港口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每个港口有望每年为公司带来数百万的收入。
3.2看好公司在水务管理领域的发展前景
精准定位进军污水治理、水网管理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污水净水管理进程刚刚起步,在现有城市管理和技术水平下,对各级城市的水务管道改造工程巨大。在国家鼓励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各地政府的支持力度较大,但由于受限于相关技术和人员配置等问题,目前公司在国内还未有水网管理的城市案例;且国内的水务公司如威立雅及中法水务等多数为外企,我们认为,虽然国内企业逐步取代外资企业是大势所趋,但现有的国内水务领域仍缺乏成熟企业能够胜任,这就为公司在此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切入点。
技术攻关、广泛合作为公司提供坚实业务基础。目前来看,公司经过两年对水务管理系统的深入研究,目前在此业务方面已有所突破,虽然与国际先进企业仍有较大差距,但相关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与多个内陆城市洽谈水务治理系统的建设,还有苏州华远项目作为公司水网管理的示范项目。公司正在与以色列Takadu(全球最好的水网管理公司)洽谈技术引进合作,若洽谈顺利,有望获得Takadu在中国区的唯一代理权。
我们判断,随着国家城市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公司技术的不断成熟,公司有望成为国内水务管理领域的标杆企业。预计公司水务项目今年将产生相关收入,与武汉、西安城市等内陆城市有望率先开展合作。我们估计,一个水厂业务能产生约1000万收入,以苏州地区为例,苏州市容量约4个水厂,每个合作城市基本能实现1000万以上的收入贡献。在资源、技术具有稀缺性下,未来公司此业务若能开展顺利,则又将带来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4. 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主要假设如下:
1)私有云平台:目前上线商户已超过600家,预计2015年达到2000家规模,可实现收入从目前的800万元增至约2000万元。
2)水务管理:假设成功管理的单个水厂可实现收入约1000万元。
3)港口业务:假设单个港口可实现年收入250万元,2015-2016年覆盖的港口数量从目前的4个分别增至7个、10个。
4)流通管理业务:2015-2016年可实现收入1000万元、1300万元。
5)毛利率基本稳定;费用率小幅增加,主要因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人员费用增加,扩大营销增强影响力,同时公司需持续研发并完善产品。
表1:主要盈利预测指标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我们看好在公司精准的战略定位,及其在水务管理领域的发展空间,认可公司的商业模式、强大的研发竞争力及其未来成长性,建议关注现有较为成熟的港口资产管理、零售供应链管理等业务的持续发展,以及未来在水务管理领域相关合作的进一步推进。预计公司2015-2016年EPS 分别为0.40元、0.67元,考虑到公司现有业务结构和未来发展方向,给予2015年15倍PE,对应合理价值每股5.9元。
表2:相对估值表
数据来源:WIND、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本文来源: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